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一年中炎热过去的时候。

处暑,是炎热离开的时节。古语云:“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想来,此刻南方的天气依旧暑热温存,可在辽阔的北方大地上,一丝凉意,早已随着秋风送至门前。

处暑话养生

一夏无病三分虚,秋凉至,是时候小补回来了。但还不能贴秋膘大补肉食,因为此时湿气较重,脾胃难以消化油腻的食物。下面介绍处暑节气大家应该注意的事项,希望大家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

艾灸祛湿寒补阳气

处暑时节艾灸可以通过艾草受热时产生的热力刺激人体的经穴,使经络中的气血循行加快,从而加强对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的营养,驱寒祛湿补充人体阳气,以达到防病抗病的目的。

此时艾灸可以取穴:肺俞穴、水道穴、丰隆穴、足三里穴。

1.肺俞

位置: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通经活络。

2.水道

位置:在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2寸。

功效:通经活络。

3.丰隆

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2横指(中指)。

功效:通和经络,凉血止血。

4.足三里

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左右腿各一。

功效:祛除下肢的寒气,调理脾胃。

艾灸方法:可用艾条悬灸或艾灸仪灸,用艾条悬灸每穴施灸时间为10-20分钟,用艾灸仪灸每穴施灸时间为30-50分钟。

养脾胃祛湿是重点

我们的肠胃在经历了一夏的“冷饮轰炸”后,脾胃功能减弱,再加上秋季多风、干燥,稍不留神就会被感冒、发烧盯上。这时应该多吃一些容易消化,有润燥滋补功效的饮食,让身体机能适应从夏热到秋凉的过程。

1.腹灸,处暑脾胃调理

1、温经散寒:

悬灸可用于气血因寒而运行不畅,留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

2、行气通络

经络分布与人体各部,内联五脏、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悬灸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可以治疗缓解各种痛症。

3、扶阳固脱

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以阳气为根本,得其所则人寿,失其所则人夭。故阳病则阴盛,阴盛为寒、为厥、易元气虚陷、阳气衰微则阴气独盛,阳气不通,则手足逆冷。四肢不暖、悬灸能扶阳固脱、固阳救逆可用于急性腹痛吐泻、虚脱、中风等症

4、祛寒、祛湿、解痉、止痛

现代白领职业人群,常年生活在空调房间,致寒性很强。俗话说:百病从寒而起。寒湿逼入脏腑,寒凝阻络,就会造成很多病痛。如胃脘痛、月经寒痛、四肢凉痛、腰酸背痛、头颈挛痛等。悬灸可以直接将留存于脏腑中的寒气排出体外。如果体内寒气严重的人,悬灸时可感到有一阵阵的寒气从手心、手指间、足心处排出体外,这种神奇的作用是任何药物所无可替代的。

2.脐疗

艾灸肚脐,中医叫做脐疗。脐疗是一种颇具中医医学特色的古老而又新兴的外治疗法。早在《内经》及《难经》中,就有关于脐与脐疗的论述,在之后的历代医籍也都有大量散件记载。脐,中医穴位又称“神阙”。它与人体十二经脉相连、五脏六腑相通,中医认为,肚脐是心肾交通的“门户”。所谓脐疗(Hilumtherapy),就是把药物直接敷贴或用艾灸、热敷等方法施治于患者脐部,激发经络之气,疏通气血,调理脏腑,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脐疗的功效健康方面:快速改善内脏及组织的生理及病理活动,提高免疫力,强身健体特别对体质较弱、失眠多梦、寒性胃痛、腹泻者有极好的改善作用。

养生方面:

微热的气流从脐部扩散到整个腹部,促进胃肠蠕动,加速体内毒素的排出,改善睡眠,使人精神身体都有无比的轻松、舒适、精力充沛。美容方面:促进面部血液循环,能改善面部苍白、暗哑的现象,预防和淡化因循环不畅引起的色斑、暗黄等皮肤问题。治疗方面:

特殊的给药方式,使患者气血充盈,颜容光彩,诸疾不生,体健身轻,延年益寿。

3.饮食

处暑吃鸭

  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习俗,其因是老鸭味甘性凉。做法也花样繁多,有白切鸭、柠檬鸭、子姜鸭、烤鸭、荷叶鸭、核桃鸭等。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习俗,通常处暑当日,北京人就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等。

饮食清淡,润肺防燥

  处暑后饮食宜益肾养肝,润肺养胃,少食辛辣、烧烤类食品,以免加重秋燥。可适当多进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菠菜等。平时可适量喝些金银花茶、菊花茶。

想了解更多请拨打









































皮肤病专业医院
北京能治白癜风病的地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jc/167377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