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早期数据,如果没有采取预防措施,普通外科手术病人围手术期DVT发生率可以高达10%~40%。在亚洲人群中,日本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未进行抗凝预防的普通外科手术病人DVT发生率为13%,症状性PE发生率为1%。我国相应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较少,一项单中心研究数据表明,未使用预防措施的病人术后DVT的发生率为6.1%,PE的发生率为1.4%。
2普外科围术期VTE预防现状大量研究表明,普通外科围手术期采用预防措施,尤其是药物预防,可以显著降低VTE的发生率,而且并未明显增加出血事件。我国临床工作中,近两年在普通外科围手术期也采取了较为积极的VTE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但是根据年上海市VTE防治联盟进行的20家医疗机构部分高危科室在院VTE风险评估和预防实施现状调查,普通外科的VTE风险评估率为61.9%,评估属于VTE高危病人的比例为24.8%,采取预防措施者为75.7%,其中采用物理预防和药物预防的实施率分别是53.4%和51.5%。调查对象主要医院,也从侧面反映出整个普通外科行业对于围手术期VTE的风险评估和预防实施尚有待进一步提高。
3普外科围术期VTE规范化防治首先,从医院、医务处层面强化管理和宣教,一方面加强对临床一线医护人员有关VTE防治工作的宣教,另一医院具体情况的VTE防控和监督质控措施;其次,需要普通外科一线的医护同行对此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起足够的重视,根据指南推荐医院制定的VTE防控措施。
4普外科围术期VTE规范化预防根据ACCP9指南的建议,推荐普通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可以根据在入院后、手术后进行两次Caprini系统评估的VTE风险级别以及出血风险评估情况来对病人实施个体化的VTE预防。
目前普通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的抗凝药物首选低分子肝素,其次为普通肝素和磺达肝癸钠,以利伐沙班为代表的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还缺乏大规模的循证证据。需要指出的是,目前虽然大部分普通外科病人围手术期已经施行抗凝药物预防,但仍存在使用疗程不足的情况,即疗程一般至出院就已结束,而临床上普通外科术后病人出院后再发VTE的情况亦屡见不鲜。目前已有明确证据表明,腹盆腔肿瘤大手术后延长低分子肝素的预防抗凝时长可以有效降低VTE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事件。因此,对于腹盆腔肿瘤手术病人应该规范使用预防抗凝药物4周,而非腹盆腔肿瘤的普通外科围手术期病人应该使用1~2周。
文献来源:符伟国,史振宇.重视普通外科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规范化防治[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40(5):-.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hl/16742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