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王波通讯员谢美君黄颖超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对于外出长途旅行或出差的人来说,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或许隐藏着一定的风险,严重的还可能危及生命。这不,来自四川的莫女士从老家坐长途汽车返回宁波,一下车便径直被送入了鄞州二院急救医学中心。2月8日正值大年初四,也是莫女士在老家过完春节回到宁波的日子。初三早上8点从四川出发,直到初四中午12点多才抵达宁波,足足坐了28小时多的长途汽车。期间,行车途经安徽时,莫女士隐隐感觉到胸部不适,不过想着目的地已经越来越近,就暗自忍着。没想到快到宁波时,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不仅胸闷气促、四肢冰冷,还出现了恶心呕吐等症状。一看情况不对,一下长途汽车,家人就赶紧把她就近送往鄞州二院急救医学中心。进入抢救室后不久,莫女士的病情突然加重,开始变得意识不清、呼之不应,而且很快就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瞳孔散大等症状,情况急转直下。急诊抢救室医护人员立即采取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给氧等抢救措施,莫女士终于恢复自主心律。但在随后的一个半小时中,莫女士又反复出现心跳停止。医生多次向家属下达病危通知,但抢救仍在继续,心脏按压也没有停……情况万分危急,由于莫女士多次发生心跳骤停,医生已经来不及做更多的检查明确诊断。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该院急救医学中心王后兴主任根据莫女士的症状,结合她长途坐车的经历,判断患者极有可能是由于“旅行性血栓”脱落引起了肺栓塞。为了与死神抢人,王后兴果断决定放手一搏,立即采取紧急溶栓治疗。万幸的是,这一判断没有错,溶栓后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渐稳定。当天下午4时许,莫女士被转入急诊重症监护室。命虽然暂时保住了,但是后续的治疗才是患者能否真正恢复的关键。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莫女士的病情终于一点点好转。“目前患者的情况已经基本稳定,各项指标已经趋于正常,已经能和我们正常交流了。”王后兴介绍,莫女士这次差点没命,应该是长时间坐车引起的。长途旅程中,人体在狭窄的座位中肢体活动减少,为了避免频繁上厕所还会减少喝水,就容易导致血液浓稠,形成下肢静脉血栓,通常表现为下肢肿胀酸痛。而当患者重新活动时,新鲜的血栓因与血管壁粘合得不牢固,容易脱落。脱落的血栓随着血流进入到肺动脉,堵塞血管,就会发生肺栓塞。这时常表现为突发不明原因的虚脱、面色苍白、出冷汗、呼吸困难者、胸痛、咳嗽等,并有脑缺氧症状如极度焦虑不安、倦怠、恶心、抽搐和昏迷,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休克死亡。旅行途中如何预防血栓形成?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过程中,要尽量多活动,即使不便离开座位,也要尽量活动脚趾,让血液流通。同时,也要多喝水,这样可以使血液畅通。另外,最好能穿着宽松柔软的衣服、鞋子,有条件的也可以穿医用弹力袜。万一不幸遭遇“旅行性血栓”,尤其是旅途中突然发生不明原因的胸痛等症状,医院检查,以尽快明确诊断。及时的溶栓治疗可以将血栓完全消除,如不及时治疗,就有可能诱发肺栓塞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zz/16747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