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栓塞,还不预防,别拿命开玩笑了!

来源|医学界呼吸频道

在我国,许多内科住院医师对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VTE)预防意识仍较薄弱。那么,VTE应如何规范预防?在干预期间需注意哪些关键点?10月26日,在同济大医院肺循环科主办的《年第四场肺血管病学术沙龙》上,马佳韵教授就此进行了精彩解读!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住院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重要死亡原因。临床上,外科住院患者VTE的预防已受到重视,而内科住院患者VTE的预防则仍相对不足。由于内科患者VTE通常发病隐匿、临床症状不明显、诊治成本高,因此,科学评估内科患者VTE风险从而对高风险内科患者采取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10月26日,由同济大医院肺循环科主办的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肺血管学组活动《年第四场肺血管病学术沙龙》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呼吸内科马佳韵主任医师就《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中国专家建议版》(后简称“建议”)作了详细解读。

会后,大会主席刘锦铭教授就此作精彩点评称:“马教授的报告让我们对静脉血栓症的诊治有了系统性的认识。仅凭一双加压袜,外加有意识的药物干预就能避免一种致命凶险的病症发生,VTE的预防必须落实下去!”

学术氛围浓厚的《年第四场肺血管病学术沙龙》活动现场

哪类人最易发生VTE?

在众多猝死原因当中,致死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是导致住院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如此凶险的情况最易发生在哪一类人群上?

国际大规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

在危重病人当中,ICU、脑卒中、呼吸衰竭及心血管疾病患者为VTE高发人群,最高患病率可达到27%。

国内两项研究数据表明,老年内科住院COPD急性发作患者的VTE患病率为9.7%,肺癌患者的VTE患病率达到13.2%,故建议将这两项新增入VTE高发人群中。(见表1)

表1(标黄部分为建议版新增内容)

危险因素:

表2(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存在两项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发生VTE的风险更高。

有多少患者进行了VTE预防?

在我国乃至全球,仅有不到半数的急症患者得到了VTE干预性治疗。

一项来自国际急症内科住院患者VTE调查结果显示,住院的VTE高危患者中仅39%~40%进行了预防。而我国内科VTE高危患者接受预防的仅为13.0%~20.2%。其中,ICU患者的VTE预防比率仅为16.9%;COPD急性加重患者VTE预防率为26.6%。

马教授指出,医院并未将重症患者的VTE预防作为规范化治疗,这也是VTE患病率居高不下,甚至还不断有新增高危人群的关键原因。

如何预防VTE?

1.机械预防效果评价

包括分级加压弹力袜(GCS)、间歇充气加压泵(IPC)和足底静脉泵(VFP)。

表3(标黄部分为建议版新增内容)

由表3可知,在VTE的机械预防措施中,患者使用膝下长筒袜优于过膝长筒袜,而联合应用也明显优于单一使用加压弹力袜。

值得注意的是,单纯的机械性预防是不能代替药物预防的。

2.药物预防效果评价

包括低剂量普通肝素(LDUH)、低分子肝素(LMWH)、磺达肝癸钠和新型口服抗凝药。

(1)低剂量普通肝素(LDUH)

?早期研究,LDUH降低无症状DVT患病率,住院死亡率无统计学意义;

?ICU患者中,与安慰剂组比较,使用者VTE发生的相对危险降低55.0%;

?LDUH的有效剂量为U,3次/天的疗效是否优于2次/天尚不明确;

?LDUH3次/d组的主要出血事件增加,而LDUH2次/天组的VTE事件虽有增加但不显著;

?基于患者依从性和耐受性,LDUH2次/天可能优于3次/天。

(2)低分子肝素(LMWH)

?LMWH皮下注射预防内科住院患者VTE的疗效明显;

?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显示,LMWH组的总体VTE危险比安慰剂组减少50%;

?有效剂量为依诺肝素40mg皮下注射,1次/天;达肝素U,1次/天;

?在COPD机械通气,那屈肝素组较安慰剂组的DVT相对危险降低45%,大出血发生率未增加。

?充血性心衰患者,伊诺肝素40mg/天组的VTE患病率4.0%,安慰组14.6%。

?联合预防治疗,观察VTE发生率:GCS联合LMWH组较单独GCS组VTE发生率低(0.8%比8.1%,P=0.01),提示机械预防联合药物预防可能优于单独机械预防。

?LMWH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为6~14天。延长预防时间可能导致大出血风险增加。

LDUHVSLMWH

?直接比较LDUH和LMWH疗效的4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DVT患病率和出血事件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一项系统回顾分析结果显示,用LDUH和LMWH进行血栓预防时二者大出血发生率相似。

?另一项纳入8项研究荟萃分析结果,LMWH组比LDUH大出血的发生率减低52%。

?由于LMWH的疗效不亚于LDUH,并且其生物利用度更好,蛋白结合率更低,不良反应更少,加之不需要监测APTT、ACT等凝血指标,临床应用简便易行。

?对于有出血或出血高风险的患者,美国胸科医师学院建议首先使用机械预防(GCS或IPC)直至出血停止或出血风险已经降低,之后仍需进行药物治疗。

另外,马教授特别指出,使用肝素进行VTE预防最大的风险在于肝素可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肝素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症(HIT)。

此时,患者常无诱因出现板值的大幅度降低,一般在应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5-10天内发生。当高度怀疑或确定HIT诊断时,应停用所有UFH、LMWH和VKA,给予非肝素抗凝药,如凝血酶抑制剂阿加曲班、水蛭素或达那肝素。

(3)磺达肝癸钠

研究表明,应用磺达肝癸钠2.5mg1次/天,可有效预防内科住院患者VTE的发生。6~14天后,磺达肝癸钠组VTE总患病率为5.2%,安慰剂组为10.5%。

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急性呼吸系统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患者及入院时同时存在多个危险因素的患者中,磺达肝癸钠预防VTE的疗效优于安慰剂。

虽然磺达肝癸钠可有效降低VTE患病率,但使用黄达肝葵钠必须严格遵守药品说明书。

(4)新型口服抗凝药

新型抗凝药物用于VTE预防主要应用在外科手术特别是骨科,用于内科患者VTE预防的研究较少。且尚无短期服用(14天)阿哌沙班进行内科患者VTE预防的研究结果。因此建议无需长期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

(5)维生素K拮抗剂(VAK)

目前,服用VKA预防内科住院患者VTE的研究较少。

哪些内科患者需要预防VTE?

马教授指出,应对所有内科住院患者进行VTE风险评估,并考虑是否需要进行VTE预防。而实际上,医院医院并未按照要求执行。

评估内科住院患者的VTE风险,各国指南推荐的风险因素和评估标准不尽相同,可考虑选择以下两种方法之一进行VTE风险评估和预防:

1.美国胸科医师学院内科患者VTE预防指南第9版中Padua预测评分标准:

表4(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4分为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患者,须按照推荐的措施进行VTE预防。

2.对下列内科住院患者进行VTE预防

表5(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40岁以上因急性内科疾病住院患者,卧床>3天,同时合并下列病症或危险因素之一。

VTE预防方法推荐

?建议对所有符合上述条件的内科住院患者和(或)Padua评分≥4分的VTE高风险内科住院患者进行预防。

?根据个体情况选择一种机械预防和(或)一种药物预防措施;预防一般需6~14天,目前无临床证据表明需延长预防时间。

?预防过程中应对患者的VTE和出血风险进行动态评估。

1.机械性预防措施

①无抗凝药物应用禁忌的患者建议机械预防与药物预防联合应用。

②出血性和(或)缺血性脑卒中,抗凝预防弊大于利的患者及有抗凝禁忌的患者建议单用机械预防。

③患肢无法或不宜应用机械性预防措施者可以在对侧实施预防。

④机械预防禁忌证(表6):

表6(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2.药物预防措施

无禁忌证,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以下1种药物进行预防:

①LDUH:U,皮下注射,1次/12h。

②LMWH:皮下注射1次/d,用量按说明书。(伊诺肝素40mg,

达肝素U)

③磺达肝癸钠:用药前请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

3.在使用药物预防VTE时需注意问题

1)在LDUH用药过程中需:

①密切观察出血并发症和严重出血危险,一旦发生,除立即停用肝素外,可静注硫酸鱼精蛋白(1mg/U肝素);

②对年龄>75岁、肾功能不全、进展期肿瘤等出血风险较高的人群,宜监测APTT,以调整剂量;

③监测血小板计数,警惕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如血小板计数下降50%以上,并除外其他因素引起,应立即停用肝素。

2)在LMWH用药应用中需:

①每2~3天监测血小板计数;

②不推荐常规监测凝血因子Xa,但对于特殊患者(如肾功能不全、肥胖)如有条件可进行测定,并据此调整剂量。

③磺达肝癸钠:用药前仔细阅读说明书

由于VTE的发生发展系十分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预防VTE前必须进行个体化评估,权衡抗凝与出血的利弊,预防前应认真阅读药物和器械相关说明书。

应用抗凝药物时如发生严重出血,应立即停药,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即使进行积极的VTE预防,仍有发生VTE的风险,一旦发生,应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疑问建议|请在下方留言

联系编辑|thrombus

.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药
白癜风早期症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zz/16737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