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得了脑血管病,分不清是哪一种,常把脑血栓说成脑梗塞,脑出血说成脑血栓等。虽然这三者同属脑血管疾病,但其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不同,治疗也各异。到底如何区分?

脑梗塞

1、脑梗塞(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

脑梗是脑动脉阻塞后出现相应部位脑组织的破坏,可伴发出血。发病机制为血栓形成或栓塞,症状的性质因病变累及的血管不同而异。脑梗占全部脑卒中的70%~80%。

2、病因

脑梗是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的突然减少或停止,造成该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软化,并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失的症候。

3、主要因素

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体重超重、高脂血症、喜食肥肉,许多病人有家族史。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

4、临床症状

脑梗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它与脑损害的部位、脑缺血性血管大小、缺血的严重程度、发病前有无其他疾病,以及有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等有关,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即无症状性脑梗;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或眩晕,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重者不仅可以有肢体瘫痪,甚至可以急性昏迷、死亡。如病变影响大脑皮质,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可表现为出现癫痫发作,以病后1天内发生率最高,而以癫痫为首发的脑血管病则少见。

5、治疗

本病应注意重视高血压的治疗,尤为病史中已有过腔隙性梗塞者需要防止复发,同时应注意压不能过快过低。

(1)急性期以尽早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原则。

缓解脑水肿梗塞区较大严重患者,可使用脱水剂或利尿剂;

改善微循环可用低分子右旋糖苷,能降低血粘度和改善微循环;

稀释血液:

①等容量血液稀释疗法通过静脉放血,同时予置换等量液体;

②高容量血液稀释疗法静脉注射不含血液的液体以达到扩容目的;

溶栓:链激酶、尿激酶;

抗凝:用以防止血栓扩延和新的血栓发生(肝素、双香豆素);

扩张血管一般认为血管扩张剂效果不肯定,对有颅内压增高的严重患者,有时可加重病情,故早期多不主张使用。

(2)恢复期

继续加强瘫痪肢体功能锻炼和言语功能训练,除药物外,可配合使用理疗、体疗和针灸等。

脑血栓

1、脑血栓(脑血栓形成)

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的基础上,在血流缓慢、血压偏低的条件下,血液的有形成分附着在动脉的内膜形成血栓,称之为脑血栓。临床上以偏瘫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发生于50岁以后,男性略多于女性。

2、发病原因

脑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多见于中老年人,无明显性别差异,它是由于脑血管壁本身的病变引起的。脑血栓形成一般起病较缓慢,从发病到病情发展到高峰,多需数十小时至数天。这种病常在睡眠中或安静休息时发生。一些病人往往睡前没有任何先兆症状,早晨醒来时发现偏瘫或失语,这可能与休息时血压偏低、血流缓慢有关,但也有一些在白天发病的病人,常有头昏、肢体麻木无力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前驱症状。

3、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是脑血栓形成最为常见的病因,由于脑动脉硬化,管腔内膜粗糙、管腔变窄,在某些条件下,如血压降低、血流缓慢或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小板聚集性增强等因素的作用下,凝血因子在管腔内凝集成块,形成血栓,使血管闭塞,血流中断,从而使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而发病。

4、临床表现

脑血栓形成可发生在任何一段脑血管内,但在临床上却以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分支所形成的血栓较常见。

患者表现中枢性偏瘫、面瘫及对侧肢体感觉减退。大多数病人神志清楚,头痛、呕吐者较少见,但若大脑前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阻塞形成大面积脑梗塞时,病情较重,常伴有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的症状。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栓形成,则多见眩晕、恶心、呕吐、复视、交叉性运动及感觉障碍、构音障碍、吞咽困难、饮水发呛等症状。

5、治疗

脑血栓形成应根据缺血性卒中的病理生理变化,按不同时间分期来确定治疗方针、分期治疗。维持气道通畅,控制血糖在正常水平等整体治疗。溶栓治疗、抗凝治疗、降纤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扩血管治疗等其他治疗。进行早期康复功能锻炼。

1、脑出血(脑溢血)

属于“脑中风”的一种,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一种常见的严重脑部并发症。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畸形等,常因用力、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故大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

2、临床表现

临床上脑出血发病十分迅速,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的损害。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是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

3、高血压病

脑出血的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病,此类脑出血属于高血压病的一种最严重也是最高级别的并发症之一,可在短时间内出现极为严重的症状,甚至短时间内影响患者呼吸、心跳等基本生理活动,造成患者的死亡。在顾及其他所有诱因的基础之上,必须要强调一点的就是高血压必须得到有效的控制,才能有效的避免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生。在高血压病长期作用的基础上,任何可以诱发血压短期增高的因素都可以导致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生。

4、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可分为内科保守治疗、外科手术治疗。近年来研究表明,早期手术清除血肿可以使病死显著降低。

(1)内科治疗

患者出血量不多,神经功能损害较轻,或者患者一般情况较差,不能手术治疗的患者可选择内科保守治疗。内科治疗的原则在于:脱水降颅压、减轻脑水肿,调整血压;防止再出血;减轻血肿造成的继发性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防止并发症。

(2)外科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最终目的是清除血肿,减轻脑组织受压,尽最大努力保证神经功能,减少或防止脑出血后一系列继发性病理变化。手术方式的选择需要综合患者的一般情况、出血的部位、出血量等,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开颅清除血肿、穿刺抽吸血肿、脑室穿刺引流血肿等。

脑血栓与脑栓塞相鉴别

对于脑血栓和脑栓塞这两种疾病,常常易混淆辨别不清,它们虽然都属缺血中风,其实又不是同一回事。从发病机理上讲,脑血栓主要是由脑血管病变造成脑血管阻塞所致;脑栓塞则为身体其它部位栓堵塞脑血管引起。从临床表现上看,它们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如:

01发病年龄

脑血栓发病年龄多较大多55岁以上;而脑栓塞则多发生20~40岁中青年身上。

02病史

脑血栓多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短暂脑缺血发作及糖尿病等病史;而脑栓塞患者多有心脏病,特别是风湿心脏病、心房纤颤等病史。脑血栓形成之前,常有短暂脑缺血发作表现;而脑栓塞则很少有短暂脑缺血发作病史。

03、起病形式

脑血栓多为缓慢发病,常安静状态下,如睡眠中发病;而脑栓塞往往是活动中,特别是用力或情绪激动情况下突然发病。

04、症状表现

脑血栓多无头痛、呕吐等高颅压症状其偏瘫、失语等症状逐渐加重;而脑栓塞可有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等偏瘫、失语等症状往往突然发生。

脑血栓与脑出血相鉴别

脑血栓(缺血性中风)与脑出血(出血性中风)都是脑血管疾病,二者的表现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大多见于50岁以上的人,以及程度不同的半身不遂,瘫痪一侧的鼻唇沟较浅,口角下垂,瘫痪一侧的半身感觉减退或消失,可能出现话语不清或失语等。但是,二者在治疗上却有许多不同之处,故在发病早期如能进行初步的鉴别,对病人的治疗是十分有益的。

脑血栓通常继发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有血栓形成,血流受阻以致相应的脑组织缺血、坏死;脑出血通常是在长期高血压和血管病变的基础上,由于血压骤然升高引起脑血管破裂而发病。

鉴别要点:脑血栓多在安静状态下发病,常在睡醒时出现症状,病情进展缓慢,偏瘫症状在数小时到数天内越来越明显,意识常保持清晰。脑出血多因情绪激动、脑力紧张、使劲儿排便、用力举重物等,促使血压骤升而突然发病,病人突然感到头痛,并伴有恶心、呕吐,病情往往在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内发展到高潮,随即发生偏瘫和意识模糊或昏迷,昏迷时病人呼吸深沉,带有鼾声。有的病人临床表现介于两者之间,仅靠临床表现难以鉴别,此时则需要做椎部穿刺检查,必要时还可以通过电子计算机X光断层扫描(CT)检查。

牛磺酸强化复合粉

此外,发生脑血栓时,病人需要应用脑血管扩张剂、血栓溶解剂和抗凝剂治疗。脑出血病人需要安静,应尽量减少搬动,最好就地救治以防止出血加重,可用止血剂,酌用降压药物

伍福家园计划营养自助工程

伍福家园计划营养自助工程是根据国民体质现状及饮食习惯所研制的一系列营养补充剂,针对国人膳食营养结构之缺陷,以减少各类慢性病的发生、发展为核心,立足改善国人因区域性的营养缺乏所导致的一系列亚健康问题及慢性病,是在以“科学饮食、均衡营养、未病先防、吃出健康”的营养国策指导下,全面展开的一场膳食革命,其宗旨是倡导民众“从我做起,从家庭做起,带动社区,影响社会,通过一日三餐,随饭添加的方式,能够快速、有效的补充及平衡人体生命活动中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通过科学的膳食营养强化,创造健康长寿,最终实现营养强国的宏伟梦想”。

伍福家园计划系列产品

伍福家园山药钙系列营养食品均以河南四大怀药之首的“怀山药”为主要原材料,提取精华成分,以钙为主体,添加人体日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矿物质元素(钙、铁、锌、硒、铬、镁)及维生素(A、B、C、D、E)等营养成分,怀山药药食同源,入脾肺肾三经,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生吃助消化,熟吃降压、降脂、降糖。营养素加怀山药,可快速被人体吸收,有效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力,并能针对各种因营养缺乏或失衡所引起的亚健康及慢性病有效补充营养,安全无任何副作用,适合所有人服用。

伍福家园山药钙系列营养食品通过高质量的营养素,改善各种因营养缺乏和失衡所引起的各种亚健康及慢性病。

注:伍福家园系列营养食品为营养补充食品!

不替代任何药品!

伍福家园山药钙系列营养食品适合哪些人群用?

亚健康、慢性病人群:青春痘、胃病、高烧、咽炎、肺炎、妇科、乳腺增生、乳腺炎、痛经、便秘、胃下垂、胃炎、皮肤病、黄褐斑、肾结石、头昏、鼻窦炎、鼻炎、不孕不育、尿频、多梦、失眠、胆结石、头疼、静脉血栓、烧烫伤、支气管炎、子宫内膜异位症、腰疼、半身不遂、关节炎、腿脚肿、肩周炎、强直性脊柱炎、腰间盘突出、股骨头坏死、腿疼、坐骨神经疼、糖尿病、颈椎病、腰椎病、风湿、心脑血管、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冠心病、高血糖、胆固醇、脑瘤、脑供血不足、脑血栓、血脂稠、、脑梗死、心梗死、脑梗、偏瘫、静脉曲张、肝病、乙肝、肝硬化、肝癌、子宫囊肿、子宫肌瘤、乳腺癌、宫颈癌、子宫癌、肝炎、胆囊炎、囊肿、尿毒症、脂肪瘤、面瘫、胃癌、手足口、植物人、腺肌症、肺心病、肺心病、甲状腺肥大、耳聋、膀胱癌、淋巴癌、结肠癌、肾炎、肺癌、纤维瘤、食道癌、脑淤血、癌症、肝腹水、丙肝、抑郁症、脑瘫、直肠癌、白血病、红斑狼疮、胆囊癌、先天性耳聋青光眼、胃窦炎、肺纤维化、哮喘等,各种因为营养缺乏或失衡所引起的各种亚健康及慢性病,起到预防、补充、调理、辅助的作用。

END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yy/167427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