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大多数住院患者存在一种或多种VTE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通常混和存在。例如,髋关节骨折患者通常存在年龄较大、下肢近端损伤、手术修复及术后需制动数周等危险因素,因此这类患者有发生VTE的高度危险。如同时合并肿瘤则发生VTE的危险更高。对于住院病人应常规进行VTE危险因素的评价并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
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一下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
1先天性因素:基因突变与基因多态性
据统计,在首次发生静脉血栓患者中至少有20%存在先天性的遗传基因的改变。先天性因素中主要包括:1.V因子基因变异;2、抗凝血因子缺乏;3凝血酶原基因A;4、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变异;5XIII因子基因突变:6、新近发现的血栓形成相关基因;
2后天性因素
2.1引起静脉血管损伤的因素
手术和创伤可以提高静脉血栓发生率,尤其是骨外科和神经外科手术,膝关节和髋关节手术可导致30%-50%的患者发生静脉血栓。腹部手术、泌尿外科手术其静脉血栓发生率也高达30%以上。
2.2引起静脉血流瘀滞的因素
所有肢体制动的情况均可以导致静脉血栓的形成,包括瘫痪、长时间卧床休息、石膏固定和妊娠等。制动导致腓肠肌活动减少,肌泵功能降低,血流淤滞在肢体静脉内,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从而导致静脉血栓栓塞发生。
2.3引起血液成分异常的因素
一些疾病或者状态如妊娠和产褥是静脉血栓的重要原因,致使血栓形成在年轻女性的发生率要高于年轻男性。这可能与此期间活动少,卧床时间长有关。同时其他高凝血状态如抗磷脂综合症也会导致血栓形成的几率增加。
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小板和凝血系统的活化以及纤维蛋白的更新加快,凝血因子增加,抗凝物质减少,心力衰竭时患者静脉回流受阻造成血流淤滞,介入性治疗如冠状动脉造影或PTCA术后压迫股动脉过紧,起搏导管及中心静脉置管感染等,均可促使静脉血栓形成。
肿瘤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此外,肿瘤细胞膜上可产生少量的凝血酶,引起血小板粘附与聚集或沉积于血管内膜,使其功能受损,加之内皮细胞、血小板和肿瘤细胞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而发生静脉血栓。病人化疗后常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反应,故不愿进食、饮水,导致血液粘稠,呈高凝状态。肿瘤病人化疗时,化疗药物血管内皮有明显的损伤性,可引起血管纤维化和血管内皮损伤,导致肿瘤患者容易出现血栓。
与此同时,年龄、生活方式、激素类药物的使用都会影响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诱因和危险因素很多,各种危险因素对人群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地区和种族差异,尤其在遗传的先天性危险因素方面,不同种族间影响VTE的遗传因素甚至存在根本性的不同。而且各种原因并非单从某一个方面具有诱发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VTE往往是多因素、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还有很多具体机制没有完全阐释清楚,需要进行更多深层次的研究。
下期“小降谈血栓”将为大家带来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级
赞赏
长按儿童白癜风早期能治愈吗北京看白癜风最好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yy/16738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