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简要   人工髋关节置换主要是解除髋关节慢性疾病所致的疼痛,改进髋关节的功能,调整双下肢的长度,是一种复杂的关节成形手术。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髋关节疾病患者对功能恢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青松专业居家康复护理师提示:术后的康复护理,可及时缓解疼痛,改善肢体功能状态,对恢复关节功能至关重要。

  康复护理是骨科治疗和护理的重要部分,康复护理人员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患者,不同训练时期的康复训练有针对性指导,并加强与医生、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才能保证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成功。

  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感染

  感染是髋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关节置换术失败。因此,预防感染极其重要。及时防治牙龈炎、甲沟炎等原发病灶。术后严密观察患者体温变化;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切口换药时应严格无菌操作。骨水泥单体的释放,影响细胞的吞噬作用,出现排异反应,也可造成感染,故需要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坠积性肺炎,尽早鼓励和指导患者做有效的咳嗽、咯痰。术后留置尿管期间,应保持尿管通畅,预防泌尿系感染。

  肺栓塞

  肺栓塞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为1.36%,是引起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如患者有突发性呼吸困难、胸痛和咯血、心绞痛、晕厥等是急性肺栓塞的常见症状,一旦发生,应立即给予吸氧、止痛,控制心力衰竭、抗凝和溶栓治疗,急救时作胸外按压,可直接作用于栓子,使之破碎。鼓励和指导患者尽可能早地进行主动和被动运动,可起到一定预防作用。

  髋关节脱位

  其发生率为0.2%~6.2%也是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绝大多数发生于术后1个月。术后患者穿防旋鞋,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体。侧卧时注意保持屈髋和屈膝,两膝之间可垫软枕,防止内旋造成髋关节脱位。在进行各种操作和治疗时,应将整个关节托起,不可单纯牵拉,抬动患肢。

  血栓形成

  老年患者因血液粘稠度高,卧床致血流速度减慢,加上手术导致机体凝血因子释放增加,形成血栓,在临床护理中需注意观察患者神志、肢体活动及肌力变化,观察患肢肿胀、疼痛和循环情况,与术后感染相区别。抬高患肢鼓励和指导患者多做患肢主动屈伸运动,以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褥疮

  术后患者宜卧气垫床,每2小时协助翻身1次,并给予按摩骨突出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不宜翻身患者则由护理师分别在两侧将患者臀部抬起,让皮肤透气,缓解压力。翻身扫床更换床单时应注意动作轻柔,以防损伤皮肤。

  康复护理

  心理护理

  患者的主动锻炼和家庭的积极参与是患者康复不可忽视的因素,保持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康复起到积极作用,向患者说明康复锻炼的重要性,锻炼前劝告患者克服疼痛或在锻炼前30分钟给患者口服止痛药,使患者尽可能在无痛状态下进行锻炼。

  肢体功能康复锻炼

  手术当日在患者可以耐受的情况下指导在床上做些简单的活动,如上肢运动、股四头肌功能收缩锻炼、踝关节的屈伸练习深呼吸运动等。

  术后第2天至第6天监督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踝关节屈伸训练,同时要进行上肢肌练习,能良好的恢复上肢肌力,使患者术后能较好地使用拐杖。

  术后第7天至第14天继续功能锻炼可增加仰卧直腿抬高运动,抬高30°仰卧屈髋屈膝运动,练习屈髋45°以后逐渐增加屈度,但避免90°。

  术后第14天以后,训练坐位到站立点地,立位,髋关节伸展,屈髋练习,立体平衡训练等。

  出院后,康复护理师指导患者要坚持正确的功能锻炼,首先要进行下床方法指导,再练习步行。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活动时间、活动范围,较好地执行出院后康复计划,在从事日常家务劳动,避免重体力活及剧烈运动,注意做到三不:不负重、不做盘腿动作、不做矮凳子,即屈髋90°。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最好
郑州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yy/16733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