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春吃花,夏吃叶,秋吃果,冬吃根”,冬季饮食,自然少不了埋在地中的“根”。
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一种有“地下软黄金”、“金衣白玉,蔬中一绝”等美誉的冬季特有根菜——冬笋。
冬天吃冬笋,养生价值高
冬笋是一种佳蔬,更是一味良药。中医认为,冬笋味甘、性微寒,具有开胃健脾、和中润肠、利尿通便、养肝明目、消积食、除油腻、滋阴凉血、清热化痰、宽肠利膈等功效。
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竹笋,“主消渴、利水道,益气力。”《食疗本草》载,清炒竹笋有清热、化痰、镇静之效。
1、清热化痰
冬笋性味甘寒,入肺经,有滋阴清热、清肺化痰的功效。
冬季天气干燥,因为肺热所导致的咳嗽、咳痰,阴虚火旺所导致的五心烦热、口腔溃疡、咽喉肿痛、口干等症状,都适合吃些冬笋帮助缓解。
2、甘凉舒郁
到了冬季,人还容易出现神思倦怠、肢体乏力、少气懒言等表现,而《随息居饮食谱》中提到冬笋具有“甘凉舒郁、降浊升清”的功效,可帮助消解抑郁情绪,改善此类症状。
3、润肠通便
冬笋富含膳食纤维,每克芹菜中含膳食纤维1克左右,而每克冬笋中膳食纤维含量为1.8克。
丰富的膳食纤维对通便很有帮助,所以素有“吃一餐笋,刮三天油”的说法。
4、帮助控制体重
冬笋富含B族维生素,B族维生素有滋养神经、镇定安神的功效,能促进三大物质,包括脂肪的分解代谢。
它也是低糖、低脂、低淀粉的食材,有助于防止发胖,所以也是超重人群的理想食物。
5、护心稳压
冬笋的钾含量相当优秀,能达到mg/g,也就是说吃克就可满足每日钾推荐摄入量的1/5左右。
充足的钾元素对于维持心脏正常的收缩功能、稳定血压、改善疲劳、保证肠胃正常蠕动等都具有积极作用。
吃冬笋前一定要这样做!
冬笋是非常百搭的食材,无论是素炒还是配肉都很鲜美,但很多人有一个困扰,就是冬笋处理不好容易涩嘴。
这是因为冬笋中草酸含量比较高,若是直接烹饪不仅口感发涩,还可能影响体内钙、镁等营养素的吸收,因而在吃之前有一个步骤绝对不能省略——焯水。
冬笋焯水仅需2步:
①准备1斤左右清水,加入1份的盐、2份的糖。
②调制好的水倒入锅内,水开后加入冬笋片,焯煮5分钟后捞出即可。
如果是要用它烧肉或者炖汤,需要用到笋块,建议不要一下子切断,切一刀用手掰开,这样它的截面是比较粗糙的,焯水时涩味既容易煮出来,烹饪时也容易入味。
冬笋这样吃,美味又养生!
冬笋藏于土中,积蓄了整整一个冬天的能量,笋肉厚、笋质嫩、笋味浓,为笋中佼佼者。一般来说,冬笋做菜,荤素皆宜,可以单独做菜,也可以和其它食物同煮。
冬笋单独做菜的话,有许多做法,例如糟冬笋、油焖冬笋、干烧冬笋等。顺便提一句,冬笋特别适合爆炒,因为这样有助于减轻冬笋的寒性。
如果冬笋和肉类搭配,那就是一对“天仙配”。因为冬笋中含有一种叫天冬酰胺的含氨物质,其与各种肉类烹饪时,会散发出特有的清香,因而食物显得更加鲜美。
推荐食谱:青萝卜冬笋干炖老鸭汤
中医认为冬笋有利水消肿、清热消痰、利膈爽胃、清肠通便的功效。老鸭性温味甘,入脾、胃、肺、肾经,功能滋阴补血。汤搭配的佐料也很有特色,火腿肉养阴惹味,陈皮配生姜理气化滞、健脾和中。
因此,青萝卜冬笋干炖老鸭汤清润与滋补搭配,攻补兼施,最主要功效是不燥不寒而能滋阴清热、消滞通便。特别适合冬季进补过多,食滞化热或者虚火上炎所致的“内火”病症者的辅助调理。
做青萝卜冬笋干炖老鸭汤,要准备青萝卜克,冬笋干80克,老鸭克,火腿肉50克,陈皮5克,生姜3片。
把青萝卜洗净、削皮,之后切成大块状;冬笋干隔夜浸泡软,切成小块状;陈皮浸泡软后刮去白囊;老鸭宰洗干净,斩块后汆水;火腿肉切成大粒状;所有材料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毫升左右(约10碗水份量)。
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慢煲约2小时,进饮时适量食盐调味便可温服。这是3-4人份量。
冬笋这样挑选、食用更健康!
1、如何挑选新鲜的冬笋
新鲜的冬笋捏起来外皮紧实,闻起来有泥土的清香,如果捏着较松、有异味,可能是往年的冬笋处理后保存的,不是当年新挖的笋。想要挑选出口感更嫩的笋也有窍门:
①看颜色:笋尖没有出青,底部颜色浅白的笋相对比较嫩,如果笋肉发黄,就说明春笋偏老;
②看笋节:笋节纹理清晰、紧密一点的相对比较好;
③看大小:笋身略微短肥的比长长瘦瘦的春笋更好。
2、这几类人要少吃
①笋的纤维较粗,容易擦伤消化道,引起出血,故胃溃疡、食道静脉曲张患者要少吃;
本文图片源于网络,如有异议请联系我方删除
②笋中的草酸可能会引起过敏,过敏性哮喘患者要少吃;
③冬笋性寒,老人、体弱多病者、婴幼儿、经期女性不适合食用。
冬笋营养价值丰富,怎么做都好吃!现在正是吃冬笋的好时节,千万别错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yf/16745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