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专科临床CDSS的开发应用,普遍存在如下三点问题:1、医院/单中心开发应用的CDSS,很医院进行大范围推广;2、CDSS的开发应用往往缺乏整体规划,一上线问题多多;3、CDSS的开发应用总体规划者不明确,临床应用科室、信息管理部门和开发企业三者之间角色职责混乱,难以协调。CDSS的专科临床建设应该是一项系统化工作,它包含场景发现、政策衔接、整体规划、人员配置、患者获得感提升等种种复杂环节。要解决上述问题,绝不是单纯只是信息管理部门的工作而已。因此我认为,临床专科CDSS建设,必须基于“三三三”理论进行整体规划,即:搭建三层构架,协调三个要素、理顺三个关系!李济宇同济医院副院长李济宇,同济医院副院长。临床博士,主任医师,研究员,外科学博导,医院管理学硕导。主要从事肿瘤综合治疗医院管理工作,主持各级项目27项,发表SCI论文57篇,管理类论著31篇,获得成果奖3项。先后入选区、市级和教育部人才计划9项。创立同济大学医学院“专利研究与转化中心”担任主任并建立成果管理硕士学位点。担任上海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学专科分会主任委员,医院协会医学人工智能专委会发起人之一,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医院与人工智能应用工作委员会第一届常务委员,专业领域,担任中国药理学会药物临床试验专委会常委,上海市卫计委干细胞研究专家组成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肿瘤康复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康复医学会肿瘤康复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多年临床和科研的实践经验和管理历练,养成了他较严密的思维逻辑和较前瞻的思路布局,是国内最早一批探索和应用CDSS进行VTE医院管理者之一。专科临床CDSS该如何找场景?目前,全科CDSS作为完善电子病历建设的重要模块,发展得如火如荼。但专科临床CDSS发展较为滞后,除了VTE之外,鲜有见到实现产业化发展的医疗场景。CDSS在VTE能迅速发展,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国内的医疗诊疗规范性、统一性的欠缺。(注:VTE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形成斑块,最常见于下肢的深静脉内,被称为深静脉血栓。)在医疗领域,有诸多的临床指南。指南的概念,在于告诉医生某类疾病的治疗方式。在遵守指南的前提下,医院和医生,其诊疗、用药方式、种类仍然或多或少出存在差异,这种情况在所难免。正是因为差异的存在,导致针对疾病的CDSS特别难以规范化、标准化。因此,我认为在专科疾病诊疗上,难以出现CDSS的广泛应用。即便有,那也只能是在有限的范围内应用。VTE的不同点在于,它的判断相对而言更标准、更统一。国内任何医院,采用的都是同样的诊疗判断标准。例如PE的判断标准是影像学发现、肺动脉造影。因此,在VTE之外,我认为只有偏客观的、多学科共用的、适用性较广泛的专科临床场景,才有机会实现CDSS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专科临床CDSS如何进行整体规划?找到CDSS的应用场景只是第一步,后面要做的,是对这一场景进行整体规划。专科临床CDSS的建设规划,我认为可以分为三层,即:顶层、中间层和底层。其中,最下层有两大支撑,第一大支撑是诊疗数据本身的质量,第二大支撑是应用者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jc/16746505.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jc/16746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