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老王兴冲冲地对华子说,今年“五一”,放五天假了!因为“防疫”被憋在家里那么久,他要抓住这个机会出去自驾游,好好地“撒个欢儿”。华子被老王的热情所感动,决定给他泼点儿“凉水”。华子告诉老王,疫情尚未结束,虽然自驾出游是安全的旅行方式,但是别只顾着游玩高兴,在开车或是坐车的时候,每隔一小时就得下车活动一下,以免诱发静脉血栓。
一、久站或是久坐会诱发血栓
看着老王有点儿“懵懂”,华子给他讲了一个病例。曾有一个50多岁的男性,连坐了十几个小时的大巴。下车之后,吸了一口景区的空气,就感觉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前胸剧痛。医院后,被诊断为肺栓塞,经过紧急溶栓治疗,才转危为安。
探究这个男性患者肺栓塞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他的双腿长时间制动,静脉回流不畅而导致了静脉血栓。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就会形成栓子随着血流通过心脏进入肺部,造成肺栓塞,如果不能及时抢救,会有致命的危险。
二、长途旅行的人易发静脉血栓
大家平时对动脉血栓了解得较多,而往往会忽略了对静脉血栓的防范,其实每年发作静脉血栓的人也不在少数。静脉血栓在久病卧床的患者中经常发生,比如说脑卒中患者不方便活动,或是下肢骨折需要卧床静养的人。甚至有很年轻的人,只是扭伤了脚踝,足部打了石膏,结果几天的时间就发生了静脉血栓,导致肺栓塞而死亡。
经常长途旅行的人,下肢静脉血栓也常见,甚至还被取了一个别名,叫“经济舱综合征”。指的就是,无论是车、船或是飞机,便宜的经济舱座位空间都很狭小,乘坐的人被迫长时间保持同样的坐姿,就很容易诱发静脉血栓。
对自驾长途旅行的人来说,也有同样的风险,因为通常家庭的乘用车,空间都不是很大。长途旅行的时候,乘车的人双腿长时间得不到伸展,会压迫静脉产生回流障碍。尤其是有“三高”的中老年人群,本身静脉循环的功能就差,有基础疾病又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如果长时间保持同样的坐姿或是站姿,就有可能诱发血栓。
除上述的人群外,如果腹腔有肿瘤的人,或是孕妇,下腔静脉会受到压迫,也会引起回流障碍诱发血栓。还有长期服用避孕药的大龄女性(35岁以上),也会增加静脉血栓的风险。
三、旅行时如何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对于自驾、乘车长途旅行的人来说,诱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是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所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就是要记得经常“动一动”。每隔一小时左右,就活动一下。如果是乘坐大型的车、船、飞机等交通工具,久坐或是久站时,要记得经常变换一下身体的姿势,或是走动一下。
如果是空间狭小的私家车,建议不要连续长时间驾驶,在路过休息区的时候可以停几分钟,司机与乘客都下车伸展一下筋骨,不仅能预防静脉血栓,还能缓解司机疲劳。
如果不方便停车活动,可以做一个下肢的“小动作”来预防血栓。动作如下:把腿尽量伸直,脚尖用力向后勾,保持一二秒后放松,然后重复后勾。每隔1小时,用一两分钟的时间做30个脚尖后勾的动作,就可以很好的预防下肢动脉血栓的形成了。
最后,华子作了一首打油诗送给老王。“五一”游玩去“撒欢儿”,健康出行保平安。坐车就把脚尖勾,活动筋骨防血栓。我是药师华子,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jc/16745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