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心房颤动,是一种心律失常。
心脏发生“房颤”这种心律失常,对心功能当然是有影响的,心脏跳得快、跳得乱、心房不能有效收缩等都会影响。但是心内科医生之所以重视,还因为房颤会对脑子有影响,房颤时会有血栓,血栓脱落会引起脑栓塞、脑梗死,也就是脑中风。因为是心脏原因引起的脑中风,所以叫做“心源性脑卒中”。
心脏发生房颤的时候,心房的心肌是各自为政胡乱收缩的,形不成合力,血流就乱了,就容易形成血栓。心房里的血栓脱落,就会顺着血流到全身各处,最多的就是到脑子,80%的栓子都会流到脑血管。栓子堵住脑血管,就发生脑梗死了。脑梗死也是很危险的,致残、致死,所以,现在心内科很重视对房颤患者的防血栓治疗。
可是,搁几十年前可不是这样。这一点,心内科医生也是走过弯路的。
早先,对于“房颤”的患者,心内科医生重视的是对心脏的影响,而对房颤的血栓栓塞、脑中风,认识没那么充分。几十年前,只要是发病1年之内的房颤,都可以电击或者药物除颤转复,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房颤也不抗凝。因为那时抗凝药少,研究也不充分,出血风险高,所以都不太敢用。这样,房颤的患者时不时会有“小中风”样的发作,或者就是脑梗了,还有些病人房颤转复后发生了脑梗死,甚至有患者就因为大面积的脑梗死去世了。到了房颤治疗开始强调抗凝时,还有老专家说,我看了这么多年房颤,没有几个脑梗的。神经科的专家就接话了,您是看不到,一脑梗就上我们神经科了。
现在,认识提高了,学科联系加强了,心脑血管病也是同防同治的。
现在,对于房颤的患者,能转复到正常窦性心律的就要转复,电击、药物都有应用,还可以做微创的心房射频、冷冻消融,消除房颤。
但是不管房颤是不是转复、能不能转复,抗凝治疗都是要考虑的。
因为转复的时候,心脏收缩一统一、一整齐,力量就大,就可能把心房里的血栓挤掉下来。长期房颤,阵发的也好、持续的也好,都有血栓的风险。所以,一有房颤,就要考虑抗凝、防血栓的问题。
长期的房颤抗凝,可以吃抗凝药物。但是要弄清楚,这个抗凝药不是阿司匹林或者氯吡格雷这些抗血小板药,要吃另外的抗凝血药。因为房颤时长血栓的道理和冠状动脉里长血栓的道理不一样,所以抗血栓的治疗也不一样,吃阿司匹林这些抗血小板药是防不住房颤血栓的。这也是临床很多患者用药的误区。
房颤时抗凝的药物,老药有“华法林”,能抑制多种凝血因子,药价便宜,使用中可以监测药物作用,万一抗凝过头了还可以用维生素K对抗。可是,药物的作用容易受到食物和其他药物的影响,治疗的安全范围又小,需要经常抽血监测、调整剂量,麻烦不说,一不小心还容易出血。这些年出了一些新型的口服抗凝药,像“沙班”一类的,利伐沙班(拜瑞妥)、阿哌沙班、艾多沙班;还有达比加群酯,都是在凝血过程的不同环节起阻断作用的。这些新药的好处,是在身体里起作用、代谢的过程比较稳定,不需要总是监测。所以现在一般都推荐为首选,就是价格要高一些。
除了药物,还有器械、手术的方法。比如,左心耳封堵术预防房颤血栓的方法。因为房颤时血栓最容易长在左心耳里,所以就可以用导管把封堵器送到左心房,把左心耳封堵住,这样就不容易有血栓脱落了。这种方法,对于不能长期口服抗凝药、又有血栓栓塞高危因素、或者长期规范抗凝治疗还发生血栓栓塞的患者、或者是出血风险高的患者都比较适合。近些年,无论技术和器械都进步了,还可以做“房颤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消除房颤和预防血栓一次搞定。
(版权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hl/16745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