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公众对于血栓性疾病的认识,年3月25日,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将每年的10月13日设立为世界血栓日。10月13日是第四个“世界血栓日”。为医院医务人员对VTE的预警意识,降低VTE的危害,10月14日,省医院举办了以“拴不住动起来”为口号的的主题日宣传活动。血栓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时间,严重威胁着生命健康,包括心肌梗死、脑卒中和静脉血栓。前两者的严重程度已被公众广泛了解。而静脉血栓栓塞症,虽然号称“第三大心血管杀手”,公众知晓率却仍然很低。
10月11日起,医院普外科血管专业发起,联合医务处、科教处、等多个临床科室和职能部门,共同举办为VTE(静脉血栓栓塞症)MDT(多学科联合会诊)研讨会。
活动形式为发放VTE防治宣传资料、开展VTE防治知识讲座,旨在普及VTE防治相关知识,为下阶段进一步开展VTE防治措施作铺垫。
此次主题活动由郗爱旗院长致辞、郭亚民主任担任主持人,他向大家讲解了血栓形势的严峻性以及本次讲座的重要意义。然后由普外科吴新民院长、杨金煜院长助理、呼吸科多杰院长助理及ICU杨正平主任做了《静脉血栓栓塞症与风险评估》等专题讲座,以PPT的形式讲解了VTE的相关知识,从VTE的定义、VTE对人类健康的危害、VTE预防以及MDT的重要意义,并从有效识别高危人群、及时预防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述。
讲座答疑环节,参会的多位医务人员踊跃发言,提出了自己对VTE防治的疑问,大会参讲者均给予了逐一解答,参会者均表示获益匪浅。讲座结束后,还组建了“医院MDT群”,积极鼓励与会的各位医务人员及其科室其他工作人员加入群,旨在全院范围内实现VTE知识推送、提高VTE预警意识。
医学发展到今天一直沿着精细化的方向,由大内科到各个专科,然后到一个专科的各个亚专业。分科越来越细,无疑对于一个学科发展的深度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随之而来这种模式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人为地把人分割成碎片,造成只见病不见人的局面。对于医生来说会造成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丧失了一个联系的、发展的哲学观。这样不仅看不见疾病发生的社会、心理和生理的背景,也看不到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一个人的疾病呈现也不会是空穴来风,一般是在长期不协调的社会、心理、生物的作用机制下借助了外因,在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发生的。
因此当今医学的发展急需多学科联合会诊,借助相关专业的不同视角来尽可能地从整体上理解专科疾病,从而使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治疗和康复。因此MDT是势在必行的趋势。在这个背景下一直以来发展迅速的专业在学科建设上也存在着多种机遇和挑战。
VTE(静脉血栓栓塞症)是继缺血性心脏病和卒中之后位列第三的最常见心血管疾病,因初期症状不明显,故被称为“隐形杀手”。随着其发病率的不断升高,医院管理者和临床医务人员面临的严峻问题,建立VTE防治体系迫在眉睫。为进一步普及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知识,提高全院医务人员对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意识和能力,10月13日,医院举行VTE院内防治体系启动仪式。
VTE院内防治体系是一个系统化工程,要全面提高院内VTE的防控水平,不仅仅是依靠某一个人或某一个学科,医院,充分整合各种资源,加强多学科合作,提高综合防治的诊疗水平。一是全院上下所有医务工作者都要高度重视VTE院内防治体系建设,不断提高该疾病的预防、筛查和治疗水平。二是由血管外科发起和倡导,呼吸内科、内分泌科和高血压科等多学科专家都要参与进来,把VTE院内防治体系建设得更加专业、更加深入、更加全面、更加科学。三是通过VTE院内防治体系建设和互联智慧分级诊疗服务体系的启动,医院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向下延伸,最终在全省建立起一个VTE预防、筛查、救治服务的大体系。四是要加医院、知名专家以及各级学会、协会、基金会的联系与合作,不断提高自身水平,使VTE院内防治体系逐步与国际接轨。
据了解,VTE院内防治体系是国家规定的院内质量控制的重要标准。医院VTE院内防治体系全面启动有利于增强医务人员对VTE严重性的认识,增强VTE的综合防治,达到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医疗负担的目的。
长
按
关
注
谢谢您的阅读,欢迎转发与分享哦!
审核/党办
文字/普外科
摄影/宣传处普外科
排版/何晨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国庆告白中科白癜风换肤计白癜风诚信医疗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fmcc.com/zcmbhl/16738493.html